当前位置:莒县 > 旅游资讯

到日照来感受姜太公武文化的洗礼

日期: 2014年08月14日    来源: 日照市旅游信息中心  作者: 薛喜博

    姜子牙(约前1156年—约前1017年),姜姓,吕氏,名尚,一名望,字子牙,或单呼牙,也称吕尚,别号飞熊。商朝末年人。


    其先祖为四岳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,虞夏之际封于吕,从其封姓,故以吕为氏。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。《孟子》的《离娄上》和《尽心上》两章都提到姜子牙“居东海之滨”;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也说,“太公望,东夷之士也”;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也说他是“东海上人”。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。晋代张华《博物志》说得较为明确:“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,太公望所出也”;《水经注·齐乘》也说,“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,棘津在琅邪海曲,太公望所出”海曲即今山东日照,莒州即莒县,也属日照市辖区。


    在日照,有多处以姜太公武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,驻龙山风景区、姜太公文化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    驻龙山风景区位于日照市东北部,与青岛市为邻,东临国家4A级风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,距海岸线3公里,南接日照大学科技园区,景区占地1万多亩,是一个集休闲娱乐、度假旅游、康体益智、祈福求安为一体的综合性近海山岳生态旅游区。景区所在的两城镇是公元前2800年~公元前2000年亚洲最大的城市,是中国龙山文化的发祥地。这里山幽林密、空气清新、环境雅致、景色宜人。山、峰、谷、涧、洞、泉遍布景区,是游客周末休闲、度假旅游的首选景区。





    景区文化方面突出太公武文化与民族风情休闲文化两大文化主题,以弘扬中国武文化为宗旨。景区现已建成了太公湖水上游览区、仰圣园游览区、民族风情演出游览区、动物园、神林游览区、拓展体验区、龙山寺祈福游览区、龙山旅游度假区八大旅游功能区。已建成太公府、太公垂钓处、太公湖、子牙泉、武圣殿、(飞熊山)神林、封神台、太公文化广场、悟道洞等旅游景点,以及茶园、板栗园、石榴园、桂花园等生态采农业展示园。


    传说,古代人间有3条龙,两条青龙,一条白龙。白龙生性凶恶,经常下凡残害百姓。青龙得知后,决定去帮助人间,便也下凡。青龙遇到白龙后,与他大战了几天几夜,终于打跑了白龙。青龙怕白龙回来,便化作两座巨山,驻守在人间。这就是驻龙山。

    在驻龙山南麓,一尊高约5米的姜太公汉白玉雕塑矗立在湖边,雕塑身后便是
武圣大殿。武圣大殿一侧有一处泉眼,相传姜太公曾饮用此泉,得以强身健体,年过七旬仍出山辅佐周文王治国理政,文王去世后,又辅佐武王励精图治,最终兵发朝歌,灭商立周。姜太公也被武王尊为“师尚父”,将齐国营丘封给他,后齐国人尊姜太公为开国之君。

    姜太公文化园是日照的顶级文化景点,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地带,东面大海,金沙滩,西靠森林,碧连天。
    姜太公文化园是为纪念我国商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—姜太公而建设的国内规模最大、档次品位最高的、反映太公一生功业的文化景观之一。占地面积200余亩,融合历代古建筑风格建造。园区共分四大活动区域:姜太公纪念馆、太公文化广场、姜太公钓鱼中心和娱乐中心。


    姜太公纪念馆,占地面积110亩,按中轴对称建筑,中轴线上有入口大门、武祖殿、后门,两侧为配殿和钟鼓楼。武祖殿为七间式,双重檐,占地面积1128.8平方米,位置突出,体型显著,座落于1.2米的平台之上,威严壮观;配殿分置于大殿两侧,七间式,单檐,占地面积508.8平方米。三幢主体建筑同钟鼓楼、大门围合成一方天地,纪念馆庭院同殿前大院之间的空间,创造了较长连贯的陈列展线,起到了未入先敬目的。盆景园以盆景为母体,结合不同的盆景创造出意境不同的空间;奇石园以奇石为立意,按照各奇石的特点摆放,路随景转,达到游览至胜的境界。水上娱乐中心以公园式手法规划,路随岸转,自由活泼,曲桥、连廊、景亭为太公湖上明珠,平静的水面同人造实景相结合,让游览者既能享受自然,又能欣赏人文景观。

    馆内历史资料丰富,雕塑图画逼真,故事场景生动,环境幽雅肃穆,是一处全面展示姜太公及其后裔丰功伟绩的纪念性场所。


注: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@qq.com 删除。

本站合作:904075747@qq.com